英國BBC在2015年播出的報導 I Have a Phobia of Talking,其中包括鮮為人知的成人選擇性緘默者的困境。
BBC雜誌並登出深入報導Selective mutism: 'I have a phobia of talking',以下是摘譯。
選擇性緘默症,確切的說是「說話恐懼症」,一般知道它影響許多小孩,但選擇性緘默的成人卻被遺忘。
「從小我都能和奶奶說話,可是她中風時,我好焦慮,從此我無法和她說話。」Sabrina從小就有選擇性緘默症,在某些情境和對某些人說不出話來。成人之後,她竟無法和至親的家人說話,造成極大的遺憾。現在35歲的她,生活和溝通仍須依賴媽媽。
「選擇性緘默症,就像被關在透明的盒子裡生活。你看得到也聽得到外面的人,但你無法掙脫。儘管你在盒子裡奮力吼叫,沒有人聽得到。就算你受傷了、嚇壞了,也沒人聽見。」
Sabrina常被誤解為反抗或無禮,而且困難隨著年紀而加劇。她曾沮喪到無法和爸媽說話,也曾因陌生人的壓力而恐慌發作。「當你還小,爸媽可以幫你很多忙,代替你說話。但當你已是成人,大家期待你自己做到所有的事,但我卻做不到。」
據統計,在英國每150個孩子便有一位受選擇性緘默之苦,青少年的比率是每1,000位有一位,年輕人是每2,400位有一位,但成人的比率則未知。
《選擇性緘默症資源手冊》作者Alison Wintgens表示,選擇性緘默成人的服務資源極為不足。她解釋,此症大多始於幼小時期,孩子碰到焦慮的情境就如「探照燈下的小白兔」般僵住。「大家現在比從前了解,但仍很無知。老師和家長想要幫忙,卻愈弄愈糟。」
Sabrina說,她在學校沒有得到任何幫助。「負責評估的特教老師說,問題全出在我的想法,因此學校忽略了我。」
Sabrina的媽媽說,在家很難發現問題。「以前她都和家人說話,只有外人才不說話。我們以為她只是害羞。我覺得自己是失敗的母親,沒有察覺徵兆,但是我從來沒聽過選擇性緘默症。」
《為什麼孩子不說話?—選擇性緘默症,一種選擇不了的沉默焦慮》作者Carl Sutton表示,長期的緘默經常導致憂鬱症,或廣場恐懼等焦慮症。有些年輕人好轉,但有些則足不出戶。
Carl Sutton研究83位選擇性緘默成人,結果指出,改善的轉捩點平均是22歲。
雖然Sabrina已經超過這個年齡,她仍抱持希望。她目前在修開放大學(線上大學)心理學位,她說「未來希望幫助其他緘默者。」
找書去👉為什麼孩子不說話?:選擇性緘默症,一種選擇不了的沉默焦慮、選擇性緘默症資源手冊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