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德國
Michael Lange受緘默症之苦30年,曾惡化至無法和任何人說話。他於2001年成立www.mutimus.de 網站,集結許多關懷此症的人,並於2004年成立協會Mutismus Selbsthilfe Deutschland e. V.,擔任會長至今。除了網站,協會還成立youtube頻道、Facebook社團、治療者網絡、家長網絡,並出版半年一次的期刊,以及主辦年度國際研討會。
2. 英國
協會Selective Mutism Information and Research Association於1993年成立。協會組織家長團體、和University of Leicestor推動相關研究。它於2001年促成《選擇性緘默症資源手冊》出版,2007年受英國政府溝通信託基金(Communication Trust)納入,2008年成立網站www.smira.org.uk ,2011年啟動Facebook社團。目前緘默症包含於免費的健保(NHS)之中,但各地區資源有落差。有些地區已建立照護路逕(care pathway),整合心理、語言等治療,來和家庭、學校合作。
3. 波蘭
協會網站www.mutyzmwybiorczy.pl ,另有Facebook社團。
4. 挪威
協會mutisme.no於2007年成立。2009年由跨領域團隊訂定處理準則,強調評估、減敏溝通、融入(sliding-in)的行為引導技巧,以及家長和老師的教育。準則公布後,處理成效明顯進步,但仍受個別的老師和治療師的影響,跨部門的溝通仍讓家長感到困難。目前,緘默症的診斷讓孩子有接受學校幫助的權利,家長可能得到額外的工作請假和金錢補助。
5. 瑞士
協會mutisme.no於2008年成立,主要由家長組成,另有Facebook社團。
6. 法國
協會Ouvrir la Voix於2008年成立,主要由家長組成,工作包括:資料的出版和翻譯、家長團體、推廣以學校為主的輔導。
7. 美國
在美國,緘默症的診斷並不會帶來接受協助的權利,這點和加拿大、挪威等國不同。緘默症第一線的辨認和處理,在教育系統由老師、心理師或語言治療師進行,在醫療系統則由小兒科醫師,但不幸的是,他們的訓練通常未包括緘默症,因此造成延誤。健保系統的醫療人員通常對緘默症沒有經驗,即使自費也往往只得到一般的遊戲治療,而非針對緘默症的行為引導治療、認知行為治療等。經過一段無效的干預之後,緘默症孩子通常被建議接受行為和藥物的合併治療。主要的倡議團體為Selective Mutism Group-Child Anxiety Network,於1990年代中期成立。
8. 土耳其
協會於2009年成立,教育和醫療系統仍未提供緘默症足夠的協助。
9. 義大利
協會A.I.Mu.Se.於2009年成立。
10. 台灣
2011年「關心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」網站成立,2013年Facebook社團成立,2014年《選擇性緘默症資源手冊》中譯出版,目前提出成立協會申請,有待內政部通過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