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7月29日 星期六

有時候緘默是最大聲的呼喊

「選擇性緘默就像你的聲音被困在心裡面出不來。當你處於被期待要說話的情境,你想說話卻說不出來,感覺好像你的喉嚨被鎖住了。你感到非常孤獨,因為你是『那個不說話的小孩』,大多數人從未遇過任何像你這樣的人,他們不瞭解為什麼你不說話。你無法解釋你為何不說話,因為即使你能開口回答,⋯⋯其實你也並不完全知道自己怎麼了。」
──摘自《為什麼孩子不說話?──選擇性緘默症,一種選擇不了的沉默焦慮》

身為一個從小就嘰哩哇啦的人,上面這段話,實在令我難以想像。怎麼可能?明明想說話卻說不出來?「喉嚨被鎖住了」又到底是什麼感受?明明聽覺發聲器官構造一切完好,卻連一個音也發不出,甚至有人從小到大幾十年皆如此?
但,這就是「選擇性緘默症」。

什麼是「選擇性緘默症」?我得說第一次聽到時,被「選擇」二字誤導了。因為事實上,這是一種對於人際溝通上的焦慮症狀,當事人是完全無法選擇自己要不要開口說話的。有人在家裡很活潑,是意見中心,一走出家門卻再也不張嘴;有人則可能在學校/外面交際正常,回到家裡卻一個字也說不出……
可是這種症狀實在太隱性了,面對身邊「不說話的小孩」,我們會冠上各種猜測或誤解,卻很少人能想像,這是一種易受內在、外在許多原因引發的巨大焦慮。我們只不斷擔憂或質疑:「為什麼孩子不說話?」
然後,沒有獲得適切協助的這些小孩,長大了,仍然受困於緘默之苦,甚至可能終其一生。

或許,就像以下影片中這位選擇性緘默的女孩所「說」的:有時候緘默是最大聲的呼喊。
但願這本書有助於家長和孩子們,聽到彼此內心最需要幫助的聲音。(《為什麼孩子不說話》編輯丁六)

找書去👉為什麼孩子不說話?:選擇性緘默症,一種選擇不了的沉默焦慮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